岁月悠悠过,佳节又重阳;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名重九节,茱萸节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登高望远、品糕赏菊的日子,也是弘扬敬老爱老文化的传统佳节。在重阳节这天,有许多寓意丰富、秋味十足的习俗,弥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节日起源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重阳节由此得名。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另一种说法是,重阳节的原型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这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重阳节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 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赏菊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说,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祭祖
重九之日,九九相叠,思念亦重重。民间举行祭祖活动,登高之际,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这一天,广东人称“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作为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在重阳节这天,不少市民会选择登高、祭祖,寄托哀思、祈求平安。然而,秋冬季节、天干物燥,又到了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因此,文明祭祖,严防山火很重要。
文明祭祖 严防山火
不带火种进山;不在山上野炊、烧烤食物;不在林区上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不在林区吸烟;不在林区用火把照明;不在林区放火驱赶动物;不在林区生火取暖;不炼山、烧荒、烧田梗草;特殊人群和未成年人不玩火;不向车外扔烟头。
新霜点染枫叶红,清风吹起菊花香;又是一年佳节至,情暖金秋重阳时。希望大家文明祭祀,严防山火,?;ど?,共同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