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生守护祖国,下半生服务群众。”46岁的大亚湾开发区西区街道龙海社区党支部书记夏春培,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扎根社区的实际行动。他将16年军旅生涯铸就的忠诚与坚毅,全部带进龙海社区,踏实践行着“所有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群众服务”的朴素信念。
面对“硬骨头”不回避不退缩,以心换心打开局面
在龙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张贴着几期《龙海社区报》,上面记录了社区每月开展的居民活动。这份读物不仅展示在中心内部,也出现在社区各处的宣传栏中,成为居民了解社区动态的一扇重要窗口。
夏春培曾在部队服役16年,其间多次参与重大军事演习、出国访问、亚丁湾护航等任务,多次荣获三等功、优秀士官等荣誉。2013年退役后,他经历过创业,也曾在企业工作,最终选择扎根基层,来到大亚湾开发区西区街道,先在龙光社区工作,2023年担任龙海社区党支部书记。
夏春培和社区居民沟通交流?;葜萑毡钦呗砗>?摄
初到龙海社区时,夏春培发现居民对“社区”普遍缺乏认同感。如何破局?这位老兵拿出了作战时的观察力,《龙海社区报》正是他开辟的“信息阵地”。这份每月发布、线上线下同步更新的小报,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让居民了解社区,了解了才能信任,工作才好开展。”从环境卫生整治到志愿服务活动,这个小小的平台,逐渐成为连接社区与居民的坚实桥梁。
龙海社区与深圳坪山接壤,其中最大的小区龙光城居民来自全国各地,以深惠两地通勤人员为主。人口基数大、生活习惯差异显著,社情复杂,初期甚至发生过居民聚众抵制社区办公用房的事件。面对这块“硬骨头”,夏春培展现出军人本色:不回避、不退缩。他带领班子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坚持以礼相待、以心换心,主动敲开居民家门,设立“书记接待窗”,面对面倾听诉求、解答疑问。他的坦诚与耐心如春风化雨,逐渐融化了隔阂与误解的坚冰。
社区经费有限,但服务质量不能打折。夏春培发扬部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作风,主动“走出去”争取社会资源。他频繁走访周边企业,通过倡议与捐赠,在未动用社区经费的情况下,建起了一个藏书3000余册的社区图书阅览室。“这个图书室,成了小区里孩子们最爱来的地方。”居民罗佩瑜这样说道。
创新“社+校+家”联动治理,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在社区工作人员刘通眼中,共事两年的夏书记做群众工作很有一套,尤其善抓“家庭痛点”,创新治理方式。
龙海社区居民约有2.5万人,师生有7000人,针对这一特点,夏春培精准地将服务青少年作为突破口,启动首个书记项目——“社+校+家”联合治理模式,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协调处理校园安全与学生身心健康问题,成效明显。
一天晚上,夏春培接到派出所来电,称一起家庭亲子矛盾需要社区协助调解。他二话不说,第一时间赶到居民家中。原来,这家男孩正读初二,父亲长期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从小就有抵触情绪,加上青春期心理变化与学业压力,当晚因家长阻止其外出上网,双方爆发激烈冲突……
夏春培参加无偿献血。受访者提供
夏春培当机立断,请同事先将孩子带回自己家中,由妻子暂时照看。他则留下来与孩子父母沟通至凌晨,耐心倾听、循循善诱。此后,他又多次通过学校对接心理辅导资源,持续对孩子与家长进行疏导,及时挽救了这个濒临危机的家庭。如今,孩子已升入高中,与父母的关系也明显改善。
夏春培深知:“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家庭‘病’了。”因此,他带领社区积极联动多方资源,与学校共同开展各类亲子活动和家庭教育讲座,精准切中家庭教育的“痛点”。
“孩子和家长都在一次次亲子活动中收获很多。”罗佩瑜表示,这些频繁举办的社区—学校联动活动,在亲子之间架起了理解的桥梁。不少居民由衷感慨:“真要特别感谢夏书记!”
岗位变了,可初心没变。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服务社区的书记,夏春培身上那股军人的底色从来没褪去。他把社区当成新战场,用一颗赤诚的心,继续守护着这片热土和街坊邻居,续写着一名老兵的“新传”。
惠报全媒体记者马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