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从源头防范风险、预防矛盾,7月18日下午,一场聚焦建设工程法律风险的研讨会暨大亚湾区联动综合法律服务工作室(新兴产业园区)普法系列讲座正火热举行。大亚湾区法院携手区建设协会,以“党建引领 风险共防”为主题,为辖区多家建筑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共同送上了一堂针对性极强的、实用的“法治指南课”。法官、企业家、协会负责人齐聚一堂,通过鲜活案例拆解和现场互动,为工程建设中的法律“雷区”精准标注,共同筑牢行业法治防线。
“辛辛苦苦签的合同,也可能白签?”大亚湾区法院综合庭庭长徐黎的开场提问,瞬间吸引了全场注意。她抛出一个个真实审判案例,直击行业痛点:无资质签约的包工头,完工后工程款难收;挂靠施工的企业,不仅面临“折价补偿”,还要支付违约金,“这就像没打地基就盖楼,表面结实,一碰就倒。”徐黎结合《民法典》,把“无资质、挂靠、违法分包”等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讲得明明白白,让在场企业负责人纷纷点头。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层层转包后,施工队能直接找业主要钱吗?”“农民工工资专户怎么管才保险?”针对这些问题,徐黎引用最高法裁定案例一一解答,企业代表们听得专注,纷纷感慨“干货满满”,“法官讲的案例就在身边,风险点讲透了,以后干活心里更有底。”
“建筑行业是大亚湾发展的骨架,法律就是守护骨架的钢筋!”区建设协会秘书长邹月华说。她表示,这场研讨会将法官的审判经验转化为企业的“避坑手册”,协会将引导企业对照整改,把法律风险防范融入日常管理。
大亚湾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周勇表示:“法院会常态化开展此类交流,让依法施工成为每个项目的习惯。”此次研讨会是“党建+法治”服务行业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党建搭台、法治筑基,法院与协会将持续联动,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指引,共同织密建设工程风险“防护网”,护航大亚湾建筑行业健康稳健发展。
惠报全媒体记者 曾静妍 通讯员 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