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大亚湾开发区”)西区街道塘尾村,文化广场里一群游客正伫立在《中华二十四孝》碑林前感受古代文化熏陶;朱氏宗祠内老人们闲聊着家常、孩子们触摸着石雕诵读《观书有感》……一幅充满人文气息的和美乡村图景映入眼帘。
作为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塘尾村正在加快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塘尾村是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朱熹后人的聚居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塘尾村毗邻惠阳区、深圳坪山区,靠近万达广场、大亚湾儿童公园两大地标,区位优势突出,具有厚重的人文历史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走进塘尾村,朱氏宗祠采用传统客家的“堂横式围屋”建筑形制,坐西北朝东南。在文德庭里,摆放着的一本翻开的“书”,右侧书页上镌刻着《观书有感》,左边书页则是《春日》。
朱氏祠堂集公园、祠堂、广场三位一体,不单是村民祭祖休闲之场地,也是朱氏后人的儒家文化传承之地。“依托朱氏宗祠,村里开办了朱子学堂项目。”朱伟奇介绍,塘尾村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开展“童蒙养正”班以及“教子有方”班,为青少年、妇女讲解朱子文化内涵。
“人无德不立、村无德不兴。”自古以来,中国有“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文明传统。塘尾村将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倡导好家训、好民风,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公益活动,共同为村中发展出力。“自从有了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盲目攀比少了、铺张浪费少了。”村民曾先生表示。
古与今在这座村庄中交融共生。近年来,塘尾村采用“绣花功夫”进行微改造、微更新,推进雨污分流、村庄美化绿化、因地制宜推进“四小园”建设、停车场和篮球场升级等工程。
当前,塘尾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计划整合朱子文化、非遗文化、侨乡文化、古迹建筑等元素,打造一条集休闲度假、文化研学、养生运动、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带。
“塘尾村距离深圳市只有30分钟车程,距离大亚湾儿童公园只要5分钟,节假日每天人流量在3万人次以上。”当地村干部介绍,借助大亚湾儿童公园、万达广场所集聚的客流量,村里计划盘活村集体土地及闲置农房,推动文旅、商业深度融合发展。
近年来,塘尾村逐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和美网格”建设,塘尾村建立“线上+线下”融合议事模式,打造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的“四级联户”群,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